《河南教育·高教版》刊发张志坚署名文章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河南教育·高教版》2024年第5期刊发张志坚署名文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社会反映良好。
原文: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张志坚
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高校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支撑。要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激活方式和培育路径,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一、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2024年1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365体育网址_365体育备用-【首页】@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新时代全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破方向、推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认识到,新质生产力不仅体现于科技创新所带来的物理空间的生产力跃升,更体现于对知识、信息、技术等无形要素的高度集成与深度转化,它强调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跨界整合、可持续发展等新型生产要素的作用。“新”指的是创新驱动、创新引领,是方法;“质”指的是高质量发展,是结果。在高等教育领域,新质生产力主要表现为全新的教育理念、高效的教育模式、卓越的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深厚的学术影响力等。
二、充分激活新质生产力,助推学校发展实现新突破
当前,高等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激活并提升新质生产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科研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源泉。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大科研投入,搭建一流科研平台,鼓励教师开展原创性、前瞻性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要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新型生产工具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推动者。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强烈的家国情怀。要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引育并举,既要吸引国内外一流学者加盟,也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激励,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要进一步深化学校综合改革,优化内部管理机制,为新质生产力的生成和发展提供制度支持和组织保障。
三、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学校社会服务有效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强调,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近年来,中原地区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坚实的工业基础和广阔的发展腹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现代化进程。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和创新驱动的引擎,对中原崛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我们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推动学校与区域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助力中原地区的产业升级、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一要结合中原地区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特色学科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中原崛起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二要强化科研成果转化,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催生新兴产业集群,实现科研工作与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三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中宝贵的教育资源,围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品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教学、科研、专业创作以及第二课堂,擦亮传统文化育人底色,打造挖掘传播中原文化的重要基地,为中原崛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作者系商丘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 审核:冉祥华 编审:贾莉美 审签:王希文)
【关闭】
365体育网址_365体育备用-【首页】@::商丘师范学院 | 豫ICP备05002432号-1 豫公网安备41140202000296号 地址:商丘市平原路55号 | 邮编:476000 招生电话:0370-3057992/3057995/3057997 服务邮箱:xxzx@sqnu.edu.cn | ||